- 最后登录
- 2022-10-8
- 注册时间
- 2010-12-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4150
- 纳金币
- 76544
- 精华
- 23
|
2011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部3DIMAX电影”《龙门飞甲》(微博)公映,这对毕生以武侠为梦想的徐克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毕竟,《龙》既演绎他熟悉的武侠江湖,又破天荒以3D技术出之,效果是成是败,对他而言无疑意义重大。
如今已过首周,热映中的《龙门飞甲》,尽管在微博、网站等言论平台遍布对其3D效果近乎“众口一词”的赞誉,但亦有不少观众认为《龙》实质存在许多弱点,诸如剧情发展混乱、逻辑欠缺通顺、人物性格平板、戏剧冲突牵强、结局急促粗糙等批评之声此起彼伏,甚至有影迷发话:《龙门飞甲》除3D,尽皆远逊当年的《新龙门客栈》!
面对争议,徐克向来一笑而过。在他眼里,《龙门飞甲》绝非纯粹以“视觉观感”为尊的影片,反而全片由创作到制作的每一环节,都在展现属于他的创意与情怀。在此,不妨由老爷亲自出马,与观众一道,为《龙门飞甲》详解其惑——
对话:魏君子 撰文:阿蒙 摄影:新艺联
【上篇】 “旧瓶”与“新酒”
壹。旧瓶:绚丽多姿的武侠江湖
剧情延续:不是续集但遥相呼应
90年代初,随着古装武侠片浪潮的兴起,徐克作为当中的关键人物,自较他人更擅“趁热打铁”,因此,《黄飞鸿》及《笑傲江湖》两部影片先后在几年间催生多部续集,也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类型片的面貌。
但作为风靡华人观众的武侠经典,观众却始终未盼来《新龙门客栈》的“续集”,尤其金镶玉烧掉荒漠上的龙门客栈后骑马奔周淮安而去的结局,更因徐克“截断”了接下来的故事发展而引人遐想无数。或因期待了整整20年,在《龙门飞甲》拍摄期间,“新龙门客栈续集”之说便传得沸沸扬扬…
不过,徐克可不这么想。尽管《龙门飞甲》在剧情上并非其“新作”,却可谓他对银幕武侠一次另辟蹊径的演绎——
《龙门飞甲》的故事其实在拍完《新龙门客栈》就出现了,但我们没有拍,因为当时我们做的两部影片《新龙门客栈》和《东方不败》接上后,整个香港影坛都掀起武侠片的热潮,几乎所有台前幕后都被找去拍武侠片,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阶段再拍《新龙门客栈》续集有些不合时宜,就打算等热潮过去以后再做,结果一等就是十几年。
这两年我觉得时机到了,就准备把这部“续集”拿出来做,但突然想想:真正意义上的《新龙门客栈续集》还能做吗?因为你看,当年两大女主角林青霞(微博)和张曼玉已经退休或半退休了,如果没有她们还打“续集”招牌,很多观众会觉得不对劲;而且一旦用《新龙门客栈续集》这个片名,那些没看过第一集的年轻观众会莫名其妙,说“正集都没看过怎么看续集?”何况海外观众和影迷也有很多还没看过《新龙门客栈》,如果我们拍《新龙门客栈续集》拿去外国,他们也会有同样的不解,所以种种情况下权衡再三,我们还是放弃拍“续集”,而将《龙门飞甲》变成一个独立的故事。
当然,既然电影里还会出现龙门客栈,我就决定:在趣味与情怀上必须跟《新龙门客栈》拉上关系,最后就变成了这样的形式。所以你看《龙门飞甲》里不少细节,都能在《新龙门客栈》里找到蓝本,甚至可以说《新》是《龙》的剧情基础。
人物特征:当今武侠有全新的境界
徐克的武侠片之所以能成为传世经典,除充满“作者本色”的叙事、节奏、剪辑及风格等,很大程度亦得益于塑造人物特性方面的功力。纵观《笑傲江湖》、《黄飞鸿》、《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刀》等片,在他镜头下的武侠人物或正义凛然、或风流潇洒、或阴险狡诈、或凶残狂暴、或风骚狠辣…但每当总括起来,都会发现诸如令狐冲、黄飞鸿、东方不败、周淮安、金镶玉、邱莫言、定安等角色,无一凭借饱满的性格、立体的形象及鲜明的举止让观众印象深刻,因此多年之后,即使观众记不起影片的剧情,也一定不会忘记众多武侠人物的雄姿与英姿。
对徐克而言,如何在电影中打造人物的独有特征,也自有其一套理念——
《龙门飞甲》从开头就在展现我心目中的武侠世界,因为“武侠”意味着每一个发生在江湖上的传闻轶事都以“人”为核心,所以当你想告诉观众自己心里的江湖情景是怎样的,就必须要在“人”这方面下足创意。
但是,中国电影百年以来,武侠片已经拍了这么多,你又如何保证自己的武侠世界跟他人不同?秘诀就在于“找亮点”。在构思李连杰(微博)挽救忠良这场戏的时候,我始终围绕一个重点出之,就是怎样通过一场刀光剑影的武打场面,同时将他的性格和身手展现出来,最后找到了第一个亮点,先让李连杰的两个伙伴突然跃出救人,这是武侠片里忠义之士一贯的出场姿态,而这时观众自然会期待:究竟李连杰会怎么出场?然后我再设计柱子从墙壁里撞出来,让他停在柱子上,给人惊喜之余也突出李连杰的形象,这就是“铺垫”的好处。
第二个亮点,是拍李连杰和刘家辉对打那场戏,我构思了一个主题:不让对方拔剑。武术指导现场套招之前,我跟他们说:在“不能拔剑”的前提下自由发挥。所以整场戏下来,你会发现刘家辉一直想拔剑,李连杰就出尽全力不让他拔,一方面显出他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让观众对他的武功有一个认知;接下来轮到李连杰拔剑的时候,我再把他武功高强的特点放大,变成一出手就很快,没多久就打败了刘家辉,这整个过程,都在让观众了解:现今的武侠世界,在境界上跟过去是很不一样的。
空间叙事:“小庙堂”也有“大江湖”
在徐克过去的武侠电影里,常出现在环境局限下演绎动感节奏的场面,从早期的《地狱无门》、《鬼马智多星》、《上海之夜》与《刀马旦》,到中期的《男儿当自强》、《新龙门客栈》及《刀》,再到如今的《龙门飞甲》,总有许多人物在狭窄的空间里隐藏躲避、翻腾穿插,甚至拳来脚往,尤其《新龙门客栈》大篇幅的客栈戏,更得胡金铨之神髓!
《龙门飞甲》虽仍以客栈为重要的叙事舞台,徐克对空间运用、时间流动、场景转换及动作编排的设计却变得更为复杂,力求在视觉与抽象的双重层面上,共同提升武侠世界的内外神采,这也正是“庙堂与江湖”的意义所在——
徐克自述:《龙门飞甲》虽有很多戏份在龙门客栈里上演,但我在“框”住其空间的基础上,已经将它的可拓展性尽量放大了。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将几点看得很重,其中一点就是突出客栈里人物的“斗智”,而这种斗智不止是拳脚相向,而是每个人都可能输在对方的计谋里面;另外一点,就是要让片中人物变得很好看,让他们超脱简单的“正邪”区分,而牵涉到他们本身追求的人生目的,换句话说,哪怕你是一个行走多年的“老江湖”,一旦你进入龙门客栈这个“空间”里面,种种遭遇就可能会改变你对江湖的观念,所以你看在《龙门飞甲》里的很多人物,都会比过去的同类角色多了许多新感觉。
京剧表演:我热爱国粹的飞扬神采
徐克从不讳言自己钟爱京剧,因此在《地狱无门》里就以一大段戏模仿《三岔口》,其后仍乐此不疲,诸如《上海之夜》、《刀马旦》、《笑傲江湖》、《黄飞鸿》、《花月佳期》等片中,京剧元素皆尤其显眼;2004年,他更首次将莎士比亚的名剧改编为京剧,并亲身上阵执导了这部《暴风雨》,为其创作生涯锦上添花。
此番在《龙门飞甲》里出演西厂二档头的台湾男星盛鉴,便是徐克在执导《暴》时发掘的,身为京剧名家吴兴国徒弟的他首次触电便备受瞩目之余,其举手投足、眼神动作都带有京剧风采的表现皆印证了徐克的热忱——事实上,将京剧植入武侠类型的创作思路,徐克与当年的胡金铨可谓一脉相承!
徐克自述:盛鉴其实也是一位京剧老生,我曾看过他的舞台表演,他是演武生较多,后来我执导《暴风雨》时,他也在里面演太子,当时我看了他的身手之后对他很赏识,就说如果将来有机会一定找他拍戏。
其实盛鉴除了身手,气质也很有京剧式的气派,所以在《龙门飞甲》里演西厂档头就有当年刘洵那种“横眉怒目”的气场存在,这也是我喜欢设计的反派形象。当然,盛鉴毕竟是第一次演戏,有些表演难免有过于“舞台化”的问题,所以我们除了现场调教,也会对他一些“出戏”的演出进行删减。
兵器设计:如果利剑能转弯
作为徐克武侠片的一大核心,兵器始终是其最具特色的创作素材:从处女作《蝶变》的神秘暗器到《蜀山》的紫青双剑,从《笑傲江湖》的“独孤九剑”到《新龙门客栈》的“子母剑”,再从《蜀山传》的天龙斩、南明离火剑及日月金轮,到《龙门飞甲》的飞镖、回旋剑及“西域金蚕丝”等,无处不展现徐克对兵器在样式、质感及威力等环节的痴迷。
此外,徐克亦不满足于在兵器的基本性质上动脑筋,而企图令其更千变万化。因此,《蜀山》里的侠士神剑及和尚的飞天铜钹都能飞到转弯,《人间道》则有众剑合一后四射而出的“剑阵”奇观,之余《蜀山传》主角们更能自由控制手上的各种武器,尽管实质脱离武侠本质而更接近剑仙范畴,却仍令观众为徐克在兵器领域的创意大开眼界。
如今《龙门飞甲》,再经徐克打造的多款兵器,从特性乃至意义方面,仍注定另辟蹊径、别具一格——
徐克自述:兵器在《龙门飞甲》里的优势实质表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我举个例,李宇春饰演的“顾少棠”,最大的难度就在于怎样把她变成一个武林高手,因为我觉得行走江湖的侠士往往不会轻易表露其身手,且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处事风格,所以顾少棠出场之后,我一直不让她用冷兵器,但当她真正跟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提出让她持一把大关刀上场,毕竟顾少棠作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女头目,需要用一种有力量感的冷兵器表现她这种气质。
此外,我让李宇春在片中耍关刀,也是为之前铺垫樊少皇身手的篇幅做个收尾,因为片中樊少皇在跟李宇春打之前打过几场,已给观众留下了“高手”的印象,所以李宇春必须要用关刀,才能跟他的双剑产生制衡。当然,关刀始终是一个不好耍的兵器,因为你看过去那么多武侠功夫电影耍关刀,效果多数都不太理想,结果一开始跟李宇春说的时候,她吓得马上脱口而出:“Why me?”而且演动作戏的过程中,她也相当辛苦。
兵器“走直线”飞出去谁都会拍,但我觉得兵器能飞到拐弯才是最厉害,这种灵感其实来自“弹珠台”游戏,你将弹珠打出它会到处撞来撞去,所以当时我想:如果这种概念用在武侠片的兵器设计里肯定很过瘾,而且能发挥出中国兵器的独特魅力。
除了李宇春和范晓萱的暗器,我最花精力设计的兵器就是陈坤的“子母剑”。过去很多电影,包括我的《新龙门客栈》,“子母剑”都是暗中射出袭击他人的武器,但这次我结合了回旋刀的原理,让子剑从母剑剑身里射出后凌空飞行并回旋,加上陈坤武功高强,还能把子剑收回剑身继续打,所以李连杰在船上跟陈坤首次比武那场,我等于将陈坤“化一为三”,变成李连杰好像同时跟三个人在打,而且我还将樊少皇放在旁边,因为樊少皇功夫已经很高了,怎样打陈坤就变成了最大的悬念。
动作剪辑: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谈及徐克在场面(尤其动作场面)上的剪辑技巧,大多数人都认为简短急促、此起彼落的快速手法是其招牌。从《蜀山》开始,一系列短镜头让侠士们登萍渡水、飞天遁地的神话动作层出不穷,部分场面甚至快到一个动作尚未结束,下一个方向、姿势都截然不同的动作便出现,总括来说,便是“快而奇”。
此外,徐克的电影除如走马灯般剪片,也时常搞出一些“偷格”或“加印”的小动作:一方面,在某些动作戏上,他会直接剪掉一些“连接”的场面,令武打直奔主题;另一方面,他又会用多达数百个镜头,将一场动作戏交代得清清楚楚——《黄飞鸿》中黄飞鸿与严振东比武一场,便拍出每一个动作施展的细节,经剪辑效果处理,让观众看明一招一式的来龙去脉。
当然,8、90年代的香港电影由于时常依赖后期制作,故影片拍峻剪辑期间,一旦要增加镜头,只需临时加拍场面后剪入片中即可,且多数不影响整个过程的节奏,而对于创意永远满溢而出的徐克来说,更是“一举多得”之策!不过,如今拍摄《龙门飞甲》,数千个特效镜头的压力却逼得徐克不敢犯错,甚至灵感涌现也不得不谨慎取舍,但拍戏期间总有成效不足的情况发生,补戏更是无可避免,他又该怎么做?
徐克自述:动作场面的剪辑都是在我们拍完并进行特效制作之后,如果觉得有些场面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表现,那我们就会补拍一些镜头进去,而在补拍的过程中,也随时有三家特效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其实他们是在等我拍出最好的那条,然后当场跟我们讨论该怎么做特效。其实现场要考虑的东西也比较多,因为其他部分已经做好特效的时候,这些补拍的镜头该怎样调整才能跟之前的场面结合起来,至少剪接出来的效果不会让观众觉得穿帮,就是需要我们现场协调的。
当然,这些改动不会很多,因为这是一部3D电影,若改的地方太多很容易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也就是因某个细节的改动而造成其他部分比如镜头长短的变化,所以我们无论拍戏还是补戏都会小心翼翼,不敢做太大调整。
飓风大战:蓝布景下的视觉震撼
1982年,徐克在《蜀山》里首次为香港电影带来了蓝布景,当时仍是“最先进”的合成技术让他欲罢不能,因此影片高潮狄鸣奇与一真天外遇见李亦奇,继而以紫青双剑合璧大战“血魔”丁引的连串斗法,皆在蓝幕下完成拍摄,并与烈焰、电光、爆炸等画面背景合二为一,从而发挥光学技术的制作优势。《蜀山》特效如今看来虽嫌简陋,但在三十年前,却堪称华语电影特效史上的一道分水岭。
近20年后,数码影像技术跻身潮流之巅,并在场面的表现度上凌驾吊威亚、CG模型及光学效果等传统手段,身为“技术控”的徐克,也当然不会放过此机遇,由此拍出《蜀山传》。值得一提的是,该片高潮玄天宗与丹辰子一战同样在蓝布景下完成,但效果比《蜀山》更叫人目不暇给,也更具视觉冲击。
时光荏苒,又近10年之后,徐克再次交出了《龙门飞甲》,影片的生死对决,是赵怀安与雨化田在龙卷飓风来袭时闯入风内,并用铁链绑住对方手臂后上演刀光剑影!这一次,徐克又怎样拍出风沙漫天、石砾滚滚、天旋地转的动作场面?
徐克自述:李连杰和陈坤在龙卷风里用铁链绑住对方打的戏,是在蓝布景下拍出来的,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两人在沙漠上骑马对打的场面也是用了合成技术,先拍李连杰再拍陈坤,然后把两人“放”进同一画面里,这些效果都需要蓝布景配合。
一开始我曾想过先让龙卷风把龙门客栈刮上天,然后李连杰和陈坤就在客栈里打,但始终举得不够理想,因为除了镜头摇来摇去跟在地面打其实没什么区别,最后再想了好多版本,还是决定让他们直接在龙卷风里打。
但接下来有另一个问题,就是虽然侠士们的轻功很厉害,但怎么都厉害不到被龙卷风吹来吹去还能如履平地,如果真要让他们在风里决战,应该怎样拍才好看?所以,我想到用铁链绑住他们的手,而且此前李连杰已说让陈坤有本事进去打,后来我们看了特效合成后的画面,也感觉比在客栈里打效果要好。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
.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
.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
.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
.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
贰。新酒:神乎其技的3D世界
挑战:从新视觉团队开始
早在1984年,初创“电影工作室”的徐克就酝酿成立了“新视觉特效工作室”,自1986年的《开心鬼撞鬼》以来,以“外卖”形式为其本人或其他影片进行特效制作。事实上,纵观上世纪8、90年代的香港电影,许多具有先驱意义的特技场面,往往有“新视觉”团队助阵在侧——例如1988年,时值《大都会》面世六十周年,徐克便拍出《铁甲无敌玛利亚》,成为港片史上第一部机器人电影;1989年,在好莱坞推出全球首部真人与动画结合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一年后,徐克又尝试运用同类技术,拍出《开心鬼救开心鬼》高潮部分真人与“武松”及“老虎”斗法的场面…。
然而,这家对香港电影工业产生深远影响的特效团队,却在2004年拍峻《散打》后退出了光影舞台,个中原因,惟让当事人亲自解谜——
徐克自述:新视觉公司是我在80年代成立的,然后就一直跟着我做我多数影片的特技工作,也慢慢发展出几十名员工。但随着90年代以后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香港本土做电影特效的公司也越来越多,直至2000年左右,我发现整个行业居然也有几十家公司在做这块工作!
当时我就想:外面还有这么多高手在做,自己何必还要再弄家公司去跟他们竞争呢?所以在拍完《黑侠2》之后,我就慢慢将“新视觉”解散了,让我的员工们去其他公司发展或自己开公司,几年过后,他们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业内人士,这时候我再分别跟他们合作,大家依然很愉快,而且也符合我的心态:我喜欢跟不同的团队合作,结识不同的人才,吸收不同的经验,而且每部电影在特效上还会有不同的惊喜!
尝试:孜孜不倦的3D梦想
三十年前,徐克曾说过一句话:“看了特技片《星球大战》,人家有飞船、死光枪,空间拓展得这么大,我们又怎样看自己的特技呢?”最终,在这句话的促动下,他拍出了《蜀山》,为华语电影特效面貌带来转变。
事实上,徐克向来便对新技术拥有敏锐触觉,只要能在其影片中运用得上,他将不惜工本与精力将之运用到力所能及的“极限”:从《蜀山》到《倩女幽魂》,香港电影仍以光学视效果、CG模型及威亚技术为主,但徐克懂得将之与起步不久的电脑特技融合;90年代后期《风云雄霸天下》带起数码特效,徐克又以《蜀山传》将之玩到极致;如今3D技术风靡全球,他的挑战步伐当然不会停滞,反而越迈越勇——
徐克自述:在筹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期间,“可不可以拍成3D?”的想法就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曾到处找能制作3D效果的技术团队,但最终《通天帝国》还是没能拍成3D,原因是一方面部分团队要价太高,甚至贵到你没法做,另一方面就是在整个亚洲区域内可供选择的3D团队相当有限,结果我们就把整个计划给搁置下来。
不过拍3D电影始终是我的梦想,所以在《通天帝国》完成后,我就跑到很多国家去研究他们的3D技术:开始到日本,但当地没有机器,然后到韩国,虽然有机器却从来没用于拍任何东西,至于台湾、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甚至美国也都是在开发中,唯一一个拥有比较完整而完善的运作机制的只有卡梅隆和他的团队,其实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等导演要拍3D电影也都从他那取经,所以最后对整个圈子考量一番,我们还是请为《阿凡达》做3D特效的团队来给我们指导。
《龙门飞甲》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没有负责3D的技术人员在场,我们这一班搞创作的前前后后讲了很多观点和可能性,岂料跟3D团队接触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过去假想的东西都不是3D技术真正的重要环节!加上在团队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3D效果非但比我们想的要丰富多彩,而且还有更多可以发挥的东西存在其中,所以从那时开始,我们构思的每一个元素都不忘从3D角度出发。
可以说,随着对3D技术的不断学习与掌握,我坚持《龙门飞甲》一定要用真正的3D来拍!我曾经跟韩国一家技术公司谈,他们说:“你只要用2D效果拍出来就行了,我们可以帮你把它转制成3D。”我拒绝了,因为3D是全新的技术,如果你企图用过去的方式达到这种技术的效果,实质对3D本身是一种的浪费。
雨化田带兵坐船那场戏,是我们在八一厂拍的,那天风很大,给拍戏增加了困难,而且制片部本身对这场戏也有争论,主要是在海上拍3D镜头很不容易,所以曾建议我改成陆上,说“雨化田率领的西厂已经这么多人了,如果拍他们在山上行走的队伍也肯定很壮观,不一定要在海上拍。”但最后我还是坚持这么拍,因为我觉得有些所谓的“高难度”场面,总该有个牵头的人将它尝试一遍,就算失败了也能吸取教训,而成功的话更是我们的经验,因为从此以后所有3D电影的导演遇上类似的场面,也知道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拍。
事实上,3D有时会影响到镜头的拍摄,因为有些电影人为了表现力所能及的3D效果,在拍片的时候会避开不拍某些场面,但这次拍《龙门飞甲》,我们就是一直在挑战,很多场面开始都不知效果如何,然后就试着来拍,再根据效果判断将来该怎么用,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使用3D技术而害怕,而是应该了解它,兼收并蓄,再借此将我们文化的特色呈现出来。
演绎:《龙门飞甲》破天荒携手
昔日拍《蜀山》时,徐克起初便拉拢本土人才成立特技小组,并花费许多精力在“土法炼钢”的技术局限上寻求突破,直至确定效果未能真正达到预期,他才邀请曾参与《星球大战》的“光魔工业”协助拍摄,从中借鉴、参考制作素材及相关创意。这种“中西合璧”的团队化运作形式,非但为华语电影幕后工业带来突破,更成为徐克其后成立“新视觉工作室”奠定了基础,并由此延续到他未来的众多影片当中。
2000年,面对《蜀山传》多达1600余个特效镜头,徐克仍深谙“群策群力,物尽其用”的重要,因此除自己的新视觉特效工作室,又邀得Menfond(既万宽数码)、Render Q及美国Foundation Imaging公司参与其中,四大团队明确分工又互相协作,终令《蜀山传》得以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后期制作。
徐克自述:我们曾为《龙门飞甲》找了九家特效公司,最初他们都说:“整部片的3D效果我们都可以做下来。”结果看了我们提供的故事板后,他们最终表示只能做一部分,因为觉得按我们的要求,能将自己胜任的那部分做到最好已经是很尽力了。
后来,我们决定进行一次破天荒的合作,就是将这几家公司一起拉过来做,当时方式是这样的:这家公司做完画面的一个部分之后,交给下一家公司进行合成,合成结束后,再交给另一家公司做其他的部分…如此循环,渐渐就形成一个流程,而一旦某个部分出现问题,也同样按这个流程进行修改,所以这种齐心协力的合作过程,现在想起都让我觉得很奇妙。
《龙门飞甲》一共有十一家特效公司负责后期,后面加入的两家是来自内地的,因为当时我们发现他们整个团队年轻,但很有想法、很有活力,做出来的特效场面也很出色,所以就想以这部电影作为“跳板”,将他们引进这个制作环境当中,而通过这次合作,他们也取得相应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在以后的电影里,我们乃至其他同行就有更多机会跟他们合作,实现团队的优化组合,最终形成更完善的工业机制,共同提升中国电影行业的特效水准。
我相信,《龙门飞甲》的合作手段对中国电影乃至亚洲电影而言都是改变,尤其在配合与协作方面,曾经连我自己都很紧张,怕十一家公司有谁出现矛盾,但现在看到这样的成绩,我认为已经成功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工业模式。
但我们跟十一家特效公司的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尤其刚开始做后期的时候,某天其中一家公司会突然跑过来跟我说:“我们需要更长的镜头才能表现出这种3D效果。”我说:“不可能,因为预算跟不上。”然后另一天,又会有另一家公司跟我说:“这场戏的镜头需要修短,因为我们的能力只能做到这一部分,再长就不行了。”我又要花时间去解决,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所以那段日子简直就是噩梦!
幸运的是,随着沟通的不断顺畅,双方也达成更多配合的条件,比如时间紧迫的时候,特效公司来不及对同一场戏多次修改,就干脆做了两个版本出来,跟我说:“这两条你选一条吧。”那我就从中选最好的那条。
而且,通过跟他们的合作,我也发现他们的确具备出色的技术功力。例如片头的船厂特效,特效公司给我们看模型的时候,我们还有些怀疑问:“你们出来的效果会是怎样?”但他们信心十足地说:“放心,我们有多少人力就会全部用上做到最好。”结果这个画面出来的时候,的确是我们心里觉得最好的;还有雄鹰飞下山那场戏,那时拷贝都快出来了,特效公司还在修整,我当然有点着急,好在他们最后给到我的版本,也是比过去做出来的都好的版本。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
.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
.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
.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
.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
【下篇】我们都是技术控——当徐克重遇胡伟立
看徐克电影,若只留意演员、剧情或特效,则证明你尚未看懂;反之,在看电影时,细心聆听每一首主题音乐,才能证明你是懂徐克的观众!
既然得名“老怪”,就意味着徐克除在电影上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连配乐作曲也有一手,从参与《狮王争霸》配乐,到独自创作《龙城歼霸》音乐,就是例证。不过,真正为其影片锦上添花的,仍非一班当之无愧的音乐大师莫属,曾为徐克打造《倩女幽魂》、《笑傲江湖》、《黄飞鸿》及《青蛇》等经典的黄沾自乃其一,但另一位又是谁?
不急于揭晓,仅凭老爷一席话已听出谜底:“我觉得每个国家地区的配乐家都不一样,可以说是各有特点,比如川井宪次,我觉得他给动画片做配乐就配得很出色,所以拍《七剑》的时候就找了他,希望给武侠片带来一种不同的感觉和氛围。不过合作完之后,我虽然还是认同他的功力,却始终觉得他比起我们中国的配乐家而言,少了一种源自民族自身的感情,在那之后,我变得特别怀念黄沾,怀念他那种将自己的感受和领悟植入中国的民族情感,并将它演变成音乐的造诣,但如今黄沾不在了,要给我的《龙门飞甲》配上足以传世的音乐,就只有胡伟立了。”
老爷对胡伟立在其影片中的影响,实质早在《狮王争霸》时已建立起来,这位曾给《鹿鼎记》、《审死官》、《东方三侠》、《醉拳2》等经典影片配过旋律,并写过流行歌曲杰作《一起走过的日子》的音乐名家,曾与老爷合作过《铁马骝》、《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梁祝》及《刀》等影片,其善于谱写富于京剧色彩、且节奏感铿锵有力的创作优点,无疑成为其最重要的幕后干将,何况老爷本身喜爱京剧,与胡伟立合作多次,更是默契十足。
访问中,胡伟立自称:“我和徐克都是‘技术控’。”此言非虚,因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便将尚处起步阶段的PC电脑、音乐程序器及电子合成器玩得滚瓜烂熟,甚至连当时已算先进的MIDI设备都嫌老旧,而宁愿自己掏光积蓄去买八轨录音机和调音台,甚至独立将各种器材组装成完整的作曲系统…几曾何时,他成了香港各大小琴行及器材专门店的老客户,每每光顾都会买下一套多数人尚一窍不通的音乐设备,而他如此省吃俭用地添“装备”,又废寝忘食地投入多部电影的作曲及配乐工作,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毕生的梦想,正如其所言:“我享受为每一部没有对白的毛片配上各种音乐的过程,对我来说,那就是梦一般的经历!”
如今,电影《龙门飞甲》(微博)已成就另一次“双雄会”,在此,不妨听听老爷口中这位“没有了黄沾,还有胡伟立”的名家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并从中领会两人“识英雄重英雄”之江湖情义——
新浪娱乐:您跟徐克第一次合作是哪部影片?
胡伟立:应该是1993年袁和平导演的《铁马骝》,徐克是监制,接下来就是《狮王争霸》和《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我觉得徐克对音乐的造诣相当高,而且在我合作的众多导演里,真正对音乐有感觉而有要求的就是他,不过有时候跟他合作是一种历险,因为《风云再起》的时候,星期六就要上午夜场了,他却在星期一才把拷贝给我,我当时一看,里面什么音乐都没有,甚至弹琴的场面都不知他们在弹什么,全靠自己逼出灵感赶完,所以我在背后都骂他:“哪有这么离谱的导演?!”
徐克:我该骂的,跟我合作是地狱才对!(笑)
新浪娱乐:为何这次想找胡伟立老师做《龙门飞甲》的音乐?
徐克:其实我请胡伟立回来的初衷,是想让他做监制,监督整部片的配乐,而不是让他谱曲,而当时负责谱曲的是一个很年轻的教音乐的老师,但后来时间实在来不及了,就变成胡伟立写完了全片四分之三的音乐。
新浪娱乐:这次徐克导演拍《龙门飞甲》找您重新出山,而电影里有很多音乐都可以说是抑扬顿挫、激昂动人,那么您创作音乐时的灵感是来自哪里呢?
胡伟立:其实《龙门飞甲》的音乐是在向胡金铨致敬,因为当年的《龙门客栈》在使用中国音乐配乐方面,可以说是一个楷模,在此之前,很多武侠片还在用各式各样的“关头音乐”,但胡金铨懂得从京剧乐曲和古典民乐里取经,在乐器的使用上也极力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中国武侠片类型的发展。
这次做《龙门飞甲》,我也同样将京剧元素融入音乐,你看片中许多人物出场时,我都特意在音乐里加入了京剧中的“亮相”和“起范儿”的感觉,每当音乐一起,不同的人物特质就表现出来,就像京剧里人物从后台走出音乐响起,一轮动作后站立音乐就停,这对中国观众而言,是既熟悉又亲切的;而且西厂从驿站出发去客栈那场戏,为了表现那种气势,我在配乐里加了唢呐,这都是在致敬胡金铨。
徐克:这也是凭感觉的,因为拍完之后看毛片,我会不断思考:这场戏需要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但有些场面我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觉得“它好像只能用这种音乐”,却不知道该怎么说明,我歌喉又不好,哼给胡老师听可能他都听不明白(笑)。
结果,我就跟胡老师沟通出一种方式,用一些“俗语”代表我在这场戏需要用到的音乐,而在此之前,我会跟他谈到他明白为止让他知道我说的这是什么样的旋律,然后每当胡老师给场面配乐的时候,我只要用“俗语”说,他就知道我要的是什么了,所以这次《龙门飞甲》很多音乐胡老师给我的都是比较准确的。
新浪娱乐:徐克导演向来天马行空,很多创意他都会突然说要改,而且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这次你们两人时隔多年合作《龙门飞甲》,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徐克:当然有,我想起那时候都觉得很对不起胡老师,因为那是我在首尔给《龙门飞甲》做最终混音,本来是没他什么事了,但混音的时候我总觉得这场戏音乐不够,那场戏还需要加一点改一点,结果就拼命打电话回北京“骚扰”他,而且每次都是一接通就说:“胡老师,再做一些音乐来吧。”然后他就又跑回录音棚写歌,几乎每天都这样,一直持续了一个星期。
胡伟立:其实当时徐克去首尔终混的时候是想叫我一起去的,但据我对他的了解,他是一个在拷贝出来之前一分钟都会有新主意都想改变的,所以我就说:“干脆我给你做个‘后备’,你先自己衡量可行性,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再打电话给我。”
结果他真的打了,还每天都打,说的都是要我给片子加配音乐,我75岁的人了,还陪他这样“折腾”,虽然平时都有锻炼身体,但有几次都忙到血压升高,所以跟徐克合作每次都是一次“修炼”,熬得过去都是厉害的人(笑)。
徐克:当时你有多长时间没睡了?
胡伟立:不提了(笑),反正我很久都没像这样熬夜熬通宵了。不过正所谓江湖救急、两肋插刀,这也有一种江湖精神在里面,而且每当想起自己参与过中国第一部3DIMAX电影,我就特别自豪地跟别人说:我再一次超越自己了!
新浪娱乐:这次《龙门飞甲》还是以《小刀会》为片头曲,为何对这首旋律这么情有独钟呢?
徐克: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年轻的时候看了胡金铨的《龙门客栈》,片头这首旋律一响起。我就特别激动,那种感觉到现在都没忘记,所以后来我拍《新龙门客栈》,也继续在片头用《小刀会》,结果配乐之后后再看完成版本,《小刀会》一起来,感觉就跟当年看《龙门客栈》一模一样,很激动,可能关于“龙门”电影就是需要它吧,那种感觉是很奇妙的,明明不是为这部电影原创,却跟这部电影这么水乳交融,这种几率太小了!
胡伟立:是的,有些音乐虽然是“罐头音乐”,但偏偏在无形中跟这部电影的主题合二为一。其实《小刀会》是大跃进时期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你们不用觉得稀奇,因为六七十年代很多香港或台湾电影都用“罐头音乐”配画面,大陆写的都会用,所以我曾经在一部台湾电影里听到《南泥湾》的旋律。但这些都不要紧,关键在于你用这首音乐的时候,会否觉得它跟你的电影很“合得来”,而《小刀会》正是给我这种感觉,所以跟徐克达成一致,这次拍《龙门飞甲》一开场还是用它。
新浪娱乐:通过这次《龙门飞甲》的合作,您认为给徐克做配乐有何跟其他人不同的感觉?
胡伟立:其实音乐向来是会“讲故事”的,为电影配乐,实质是在剧情本身给你提供讯息之余,让你为它提供更多的讯息,也就是再让它多踏一步。从第一次跟徐克合作到这部《龙门飞甲》,我发现他一直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主题,但他的表现方式从来不是说教,而是懂得表现“寓教于乐”的主旨,所以我每次给他配乐的时候,都会跟他谈论这部电影的主题和精神层面,之后便会从中想象出他要的东西,最终将之化为音乐展现在屏幕上。所以我认为徐克的电影只看一遍是不够的,很多时候光是他在片中的音乐都值得你多看一遍。
徐克:我很认同胡老师说的“音乐可以讲故事”,因为当你听一首音乐的时候,它的篇幅无论长短,都会在旋律里面存在一种内容和思想,所以我每次跟胡老师讨论音乐的时候,都会对着毛片说:“这场戏需要配上音乐,你认为这首音乐的‘故事点’该怎么表现才能跟画面结合起来?”所以在这过程中,胡老师会告诉我他对这场戏的理解,然后再提出他想在这场戏用上的旋律和乐器的原因,而我们都觉得可行之后,他就会把音乐写出来放进去,我一听,觉得对,那就可以了。所以说如何为电影做出能让人听后念念不忘的音乐,最重要就是把握它的“故事性”特质,将音乐跟画面融合在一起。
胡伟立:对,不然就算这是你原创的音乐,观众听了也可能会像当年听“罐头音乐”那样,觉得旋律跟画面完全“不对味”,那你这音乐就白做了。
新浪娱乐:从九十年代开始,您跟徐克合作的多数是古装武侠片,一方面固然是因当时很流行古装,但另一方面又看得出徐克对中国民族音乐情有独钟,您对此有何看法呢?
胡伟立:徐克的电影其实有一种很重的民族情结,因为我和他都在国外生活过,所以人在异乡,看到国家强大起来,会有一种别人难以感受到的自豪感。当年跟他合作做古装片配乐,我已经能感受到他这种感觉,而且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将中国的民族音乐放进他的电影里,然后一直走下去。
徐克:梦想是有,但真是很艰巨,而且很痛苦,哈哈!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
.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
.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
.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
.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