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业产业] 中国3D制作公司夹缝中寻求出路_亟待政策支持

[复制链接]
.    

3797

主题

11

听众

5万

积分

首席设计师

Rank: 8Rank: 8

纳金币
32328
精华
41

活跃会员 优秀版主 荣誉管理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4 17:44: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由于台湾公司不能按时完成《十二生肖》的3D制作,制片方才将该片回包给大陆
2012年中国电影进入3D元年,这一年,完全由中国大陆3D公司自主制作的《画皮2》、《太极1:从零开始》、《太极2:英雄崛起》,中国大陆3D公司参与制作的《十二生肖》、《2012》(2D 3D)(3D)全面上映。而一派欣欣向荣的背后,隐藏的是中国3D制作公司面对未来之路的迷茫和担心。
这种担心不是无病呻吟,如果以一年15部投资过亿的影片全部制作3D计算,国产电影的3D制作费不过7500万,这块“蛋糕”仅够支撑两家大型本土公司的运营,但现实情况却更加糟糕。
据了解,中国3D电影市场已经成为海外3D制作公司眼中的“肥肉”,尽管在这一领域,中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但来自加拿大、韩国等海外的3D制作公司正在利用其本土的扶持政策,以低价策略占领中国的3D电影制作市场。即使好莱坞也开始以降低身价的手段跟中国本土3D公司抢夺片源,中国普通3D制作公司甚至连练手的机会都没有。业内人士认为,倘若如此放任市场走向,没有相关政策支持,中国的3D技术很可能走上中国特效的老路,两三年之后,3D本土公司的生存将举步维艰。
小公司很无奈
在中国,3D事业可谓刚刚兴起,3D基地、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够承接3D业务的本土公司已达几十家,其中不乏政绩工程,真正能够进入电影市场商业化运作的3D公司仅为个位数,成规模的3D公司数量不过一两家。
许多的小型3D 制作公司正在经历着忽大忽小的阵痛阶段。已经拥有300多人规模的国内最大的3D 制作公司——灵动力量也经历过这一阶段。灵动力量COO 谌鸿翔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公司的员工无法同时操作两个项目,更多的小公司在有业务的时候,就会招很多人,没活儿的时候,大多就被公司遣散,这种为了活儿临时攒人的情况,导致了大客户难以建立起对小公司的信任。但如果不遣散,公司的运营成本难以承受。这是所有小公司都不得不面对的困局。
而目前在中国3D行业,更多的小公司还要遭受其对艺术品质的追求不被重视的窘境。据了解,2012 年,仅灵动一家3D公司推掉的影片就达10部以上。这些影片几乎都不适合做3D,但片方要求做,最夸张的一个项目要求“只要把字幕做成3D就可以”。这种片子大公司不接,自然有为了生存的小公司接手。如此一来,大客户对小公司的信任更无从谈起。
大公司吃不饱
“只靠电影,我们吃不饱。”谌鸿翔说。按照他的计算方法,假设全年有15部影片能够达到过亿投资,并且全部决定制作3D版本,其3D制作费大约需要7500万元,影片的后期费用大概是3个亿,而按照国际惯例,50亿才能够成为工业化。这说明我们的后期领域仍处于“小作坊”时代。
在谌鸿翔看来,中国电影后期制作至少需要10 年才能进入工业化,这种推算基于人才的培养周期,“一个刚入行的年轻人至少需要经手三四部影片才能成熟,而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但目前,这些年轻人难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产电影的制作中,即使灵动力量这种大公司也不例外。用谌鸿翔的话说,有钱的都想找好莱坞,差一点的就去找加拿大和韩国,现在台湾和印度也开始跟中国大陆的公司抢活儿,再加上一些影片最终放弃了3D计划,国产3D公司的生意在2013年并不会如想象中红火,甚至连灵动力量有时也会为国内的电影业务发愁,“电影已经解决不了我们的生存问题,今年我们会把一些精力转移到电视制作上。”谌鸿翔说。
“中国电影市场在崛起,应该给中国本土公司更多的机会,如果大量资金都花到了海外,我们本土化的后期产业就永远起不来。”谌鸿翔说。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2012年,为了推动国产高新技术影片的发展,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专资管委会颁布对于巨幕和3D技术规格电影的奖励政策,这是一项主要以奖励制片方为主的政策,但在谌鸿翔看来,这一政策对后期制作公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惠,“制片方仍然会打压我们的价格,首选海外公司,反过来再拿中国的政府补贴。” 价格底到什么程度?谌鸿翔告诉记者,当年灵动力量接《画皮2》时价格还比较乐观,但到《太极》时,两部打包,价格直线下降,到了成龙电影时,价格就更低了,而台湾公司的出价比大陆还要低,“制片方开出的条件还很苛刻,比如同档期不许接别人的电影,比如已经很低的3D制作费中竟然还得包DI。”
这种价格战更多存在于海外公司与中国公司的竞争中。据了解,即将于2月10日上映的《西游》就是美国第三大3D制作公司与中国公司同台竞标,并故意压低价格。而加拿大和韩国的公司更是跟中国公司大打价格战。在这个“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中国电影市场,本土公司实在难以与之对抗。
“为什么韩国和加拿大敢来中国抢市场?因为他们有政府补贴,我们没有任何国家性的鼓励政策支持,所以我们现在的价格优势也变得不明显了。”谌鸿翔说。
选择海外制作公司真的是品质的保障吗?据了解,《十二生肖》虽被台湾公司签走,但最终因无法按约定时间完成制作,不得不包回大陆制作。《血滴子》的3D制作签给了加拿大公司,但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转包国内。更远一点说,此前韩国曾耽误华纳兄弟的一部影片3D后期制作,导致华纳损失2000万美元,从此韩国公司再也接不到北美的3D业务。而据谌鸿翔透露,尽管他们接手的每部影片只有短短两三个月的制作周期,几乎与特效同时完成,但从没出现过不能按时完工的情况。
扶持或从后期公司开始
“我们不怕跟国内公司竞争,只希望国家能引导国产电影投资上选择国内制作公司。”谌鸿翔说出了许多本土3D制作公司的心声。
但毕竟政策制定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目前国内3D电影制作的标准还没有确立。不过在谌鸿翔看来,与其制定3D标准,不如制定一个3D公司的准入门槛,“就是达到什么级别的公司,国家相应给予什么样的扶持。”他认为,目前对于前期的扶持并不能有效促进后期制作,“并不是所有影片都适合做3D,这也是中国电影公司应有的基本认识。”
而对于政策扶持的方向,谌鸿翔建议,是否可以以接单量与政府补贴的额度联系起来,“比如拿到多大的单,或几个单,政府给多少补贴,这样我们本土公司在报价上就有了优势。”此外,谌鸿翔还表示,是否还可以将票房与对后期公司的奖励联系起来,以后期公司为出口发放奖励,结果可能发现,3D是免费做的。“这样国内片方肯定愿意找国内公司做,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大力度的帮助了。”
链接
美国3D电影制作简况:2012 年美国3D 制作行业完成洗牌,目前美国共有三家主要的3D 电影制作公司,3D 电影制作单价由此前的3.5 万美元/分钟,上涨到6.5 万美元/分钟。美国最大的3D 制作公司Stereo D 拥有900 名员工,80% 的美国3D 电影在这里制作。该公司采用24 小时轮班倒制度,一个月可以生产两部电影,“dirty work”则分包给亚太地区的3D制作公司。
【来源互联网】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web3D纳金网http://www.narkii.com/club/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纳金网 ( 闽ICP备2021016425号-2/3

GMT+8, 2024-12-1 12:07 , Processed in 0.09656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创意设计 X2.5

© 2008-2019 Narkii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