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0条
徐思宇,2010年入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学习工业设计专业。曾于丹麦科技大学进行交换学习,游历欧洲各国。2014年保研进入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进行硕士阶段的学习。硕士期间曾赴台湾铭传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商品设计。两次斩获德国IF大奖,现以自由设计师及视觉设计师活跃于各大网络平台。
纳金网艺家人设计师——徐思宇
纳金网:
您在本科期间曾以产品设计师身份服务于“壹分之贰”设计工作室,从学生到产品设计师的身份转换让您感悟最多的是什么?
徐思宇:
设计责任感的增加,在产品真正进入到生产阶段之前的设计都是最轻松的,不涉及试生产就规避了很多生产上的问题,一旦设计想要落地,不仅是对基本的彩色形等产品属性的基本把控,还需要考虑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成本的把控,到生产质量,生产周期等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学生状态的设计更多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设计,把所有的外部条件的限制都忽略不计了,而产品设计师的身份更多是一种组织协调,设计仅仅是其工作职能的一小部分。并且产品设计师本分也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划分,是在企业中做设计师输出的产品设计师还是在设计公司里的产品设计师,甚至是独立的产品设计师这几种情境下的产品设计师都不太一样,设计的过程,面临的问题都不同。学生状态下做设计真的是很轻松和愉悦的,要好好珍惜。
纳金网:
本科期间赴丹麦科技大学进行交换学习,硕士期间赴台湾铭传大学进行交换学习。两次交换之旅分别带来了哪些设计上的收获?
徐思宇:
在丹麦科技大学的交换更多的是一种眼界的打开,因为在交换期间会有很多的机会去周边的国家,有机会参观各种设计博物馆,可以看到那些只有在《工业设计史》里看到的经典设计。欧洲国家对于设计价值的认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设计价值是无声无息融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并不是需要提别强调的,所有人从潜意识就认可设计,觉得为起买单很正常。美国则是将设计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在运营。相比较之下国内的状态,对于设计的认可并不是很高,这样的对比认识,会给我带大的动力,不仅是设计方向上,更是对设计师价值的一种追求。
在台湾铭传大学的交换,更多的是一种小型设计生态的一种探索。在台湾我所接触到的更多的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生态圈,和独立设计师的一种设计状态,会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有一些启发。并且台湾设计很富有活力,是一种平民化的设计,把设计从一个仰望的状态,拉近到大众面前,对于设计的多元包容也使得台湾的设计风格多样并且富有情趣。
海报作品:《运河外滩演出》
纳金网:
2014年作品《Support-The old-Toilet》老年人马桶设计获得德国IF大奖。设计这项作品的灵感来源哪里?如果要批量生产,在材料和工艺上有什么需要讲究的?能介绍一下这个作品吗?
徐思宇:
这个作品其实是一个纯概念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让老人在日常生活维持自己的尊严,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很多事情。因为“人文关怀”在设计的考量的比重上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老人就是其中很重要的设计对象。
当初有这个点子也是在和队友在随意聊天中聊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用力地去探索,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至于材料和批量生产,这个设计作品更多在考量的应该是人机工程上的一些数据等,因为这个设计采用了反坐马桶这样一种完全颠覆了使用者惯性使用习惯,那么对这个产品的一些基本形态上就会因为使用方式的变化,因为人机上的问题来进行调整。
且关于维护老人的日常尊严,哪怕是上洗手间上厕所过程中的尊严,围绕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不少量产的产品了,只是解决方向,具体的解决方式的不同。
2014IF获奖作品:《Support-The old-Toilet》
纳金网:
2017年和好友合作的作品《YOYOKE》可以更换配件的自行车及社区租赁生态再次斩获德国IF大奖,此项设计历时多久完成?在设计过程中,进度比较缓慢的是哪个环节?为什么?
徐思宇:
这个作品也是和小伙伴一起完成的,周期算是很长,因为也涉及到产品的打样。彼此之间也会有分工,项目的起源和在产品设计的部分都是由卫炳麟设计师设计的,我的职能更多是在配套的商业模式和服务设计上的设计与考量。我和炳麟因为职能上的不同,各自都有遇到一些问题。他的部分可能是在可自由组合的模块上匹配上的问题,我的所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是的这个嫁接在产品上的服务系统显得不累赘,同时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完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的设计。因为现在我们做设计考量更多的其可实现性上,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产品的服务系统和商业模式上,所以会考量更多,在可实现性和经济和社会价值上的探索会花比较多的时间。
2017IF获奖作品:《YOYOKE》
纳金网:
硕士期间您以自由设计师身份服务于“怪兽工厂”设计工作室和“商山云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学校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大致占的比重是多少?您认为在工作中的设计首先应该树立什么意识?
徐思宇:
学校的知识其实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作中的还挺少的,更多的是在学校里积累的一些专业的技能和思想上的前瞻和开阔性上。因为设计行业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商业和学术上之间的距离也十分大,作为设计师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需要时时保持敏锐,不仅是对设计行业和趋势的关注,也是对生活本身的一些关注。特别是刚入职的设计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对自我身份的一个转换和调试上,找到这种角色转换上的平衡点,学会为自己的设计和工作负责。作为一个设计师永远可以做到比想象中的更多。
一款为残障人士设计的APP《Describe The World For You》
纳金网:
您所涉的设计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等等。各种设计之间有无互通点?您个人更偏好哪一个?
徐思宇:
抛去设计的专业技能的属性,设计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设计思维的体现,无论应用在哪里领域,设计的价值都是可以有所发挥的。各种设计之间也都是共同的,通过设计思维来重新定义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对象的不同,从某种层面上也是因为定义的不同的问题,解决的不同途径自然而然产生的,在这个基础上更多的发挥不同专业细分的设计技能。我个人可能更偏好于平面设计一点,因为更加偏向于艺术一点。不过各个层面的设计除去各自的特有的属性外,都一种“美学”上的体验,所以我对它们其实都很喜爱,可以运用到设计思维,可以真正实践去做设计我就会觉得很开心。
网站设计作品:《青集站》
APP设计作品:《SEE旅游频道》
纳金网:
从本科到硕士,在设计上您认为自己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徐思宇:
很难说最大的进步是什么,老实说我很感激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因为研究生的课程更多的是对我现有知识体系的一个扩充,会更加系统地去回顾自己本硕期间所学,建立起属于自己在专业上的知识架构,并且有意识地去梳理自己作为设计师的设计价值。因为本科毕业了没有工作而是保研继续读书,实际上也是给了自己一个缓冲的机会,逐步去理解“做好设计”和“做好设计实践”之间的区别。因为研究生期间,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上,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最大的进步可能就是对于知识架构的搭建,自我设计师价值的梳理和想要对自己的设计负责任的态度吧。
纳金网:
谢谢思宇接受我们的访问,祝福您的自由设计越走越远!
徐思宇:
哈哈哈!我也感谢纳金网提供好的平台让我和大家交流!谢谢!
本文来自艺家人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回链 微信:narkii2011 QQ:204458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