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背景:
与传统成型工艺相比,3D打印有速度快、造价低等优势,使得这一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 前景评估:
从全球来看,目前3D打印在技术提升和材料开发方面,已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到2015年末,国内3D打印技术市场规模可达近百亿元,但目前国内的产业整合度仍然不高,在自主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方面,还处于无序状态。
首吃“螃蟹”
2013年5月,朱小龙和朋友合伙经营的凡响时空3D印象馆(以下简称“凡响”)开张了。
这是我市目前唯一的一家商用3D打印馆。在打印馆里,主要的生产设备,是一台3D扫描仪和3D打印机。
“这套设备总价值近100万元,属于工业级别,如果打印人像,表情、衣裤折痕,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比照片更加真实。”朱小龙对记者说,自己之所以敢下“血本”,是因为对3D打印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
“到2015年末,包括设备、加工和服务,国内3D打印技术市场规模可达近百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认为,未来几年,国内3D打印技术市场规模将以每年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
罗军表示,3D打印技术擅长解决个性化、复杂化、高难度的生产,而传统制造业则擅长批量化和规模化生产,彼此之间正好互补。
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所长朱飞举了一个例子,设计一台摩托车,要使图纸成为样品,要么人工敲制,要么开模具,无论哪种方式,制作成本都非常高。
然而,如果用3D打印机打印一台样品,成本就能从几万元降到几百元。
“而且,传统的开模需耗费一周到数月不等,3D打印只需要几小时的工夫。”朱飞表示,3D打印除了能降低成本,效率也能提高。
“三高一低”的困境
“但市场反应并没有预期好。”朱小龙说,开业至今,他没有赚到钱,还面临“三高一低”的市场困境。
除了近百万元的设备成本,高昂的房租让朱小龙不得不从观音桥商圈撤离到北环,店铺规模也有所缩小。此外,人员开支也不是小数,每个月大约需支付3万多元。
据记者了解,操作3D打印机的员工,必须是会使用犀牛、3DMAX、MAYA等建模软件的专业人才,大多毕业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人力成本高是这一行业的一大特点。
此外,3D打印的材料成本非常昂贵。朱小龙必须从北京代理商手上采购进口的打印材料。市内一位进口3D打印机代理商告诉记者,工业级材料,价格一般为桌面级(3D打印机的入门级别)的10倍,大约在2元/克。以人像打印为例,12厘米高的人像,大约需耗材60克,打印材料的最低成本也要120元。
经营成本如此之高,定价自然也高。朱小龙介绍,如果要打印一个12厘米的全彩人像,收费是1200多元。
高价位直接导致看客比买家还多,订单少,资金回笼慢。
此外,朱小龙还面临市民对3D打印认知度低的尴尬。
我市将建3D打印展示中心
“实际上,3D打印技术在欧美已有几十年的历史。2002年进入中国,经过行业内几年的洗牌和推广之后,在玩具制造、医疗器械、工业设计、电子产品制造等行业已有应用。”朱小龙坦言,但3D打印进入重庆时间较晚,在推广中仍发现大家对这项技术了解甚少。
朱小龙说,自己现在已经利用微博、淘宝、微信等渠道做宣传,此外还参加各种展销会,并拓宽思路,和房地产企业、影楼合作,为他们提供礼品制作服务,不断打开销售渠道。
渝中区科委副主任乔伟介绍,政府方面也在扶持培育3D打印市场。
2013年,在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中,3D打印产业首次入选。
借此国家规划,渝中区科委与企业联手,将在渝中区打造一个3D打印机展示中心,届时将引进各式各样的3D打印机,供市民参观和体验,让更多市民了解这一新兴事物。
乔伟认为,国内3D打印除了需要成熟的市场平台,还需要完善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体系。也就是说,从上游的设计、材料的开发和下游的制造、营销的推广,需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而目前,国内3D打印企业的产业整合度较低,主导的技术标准、开发平台尚未确立,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还处于无序状态。
欢迎光临 纳金网 (http://rs.narkii.com/club/) | Powered by Discuz! X2.5 |